别费尔德-布朗效应

来自WHY42

别费尔德-布朗效应(Biefeld-Brown effect)是指,当一对有特定几何结构的电极相对放置,浸入绝缘介质后,再加上合适的电压,一种试图移动装置的力就会产生的现象。

现有的实验采用的电极,一个是丝状极(金属丝),一个是箔状极(金属箔),合适的电压是指万伏以上的高压直流电,产生的力是从箔状极指向丝状极。更奇妙的把丝状极和箔状极的电级反接,不会改变力的方向,但会改变力的大小。

有多种理论试图解释该效应,但都无法得到公认,该效应还是一个不解之谜,因此别费尔德-布朗效应还只是一个现象的名称。

历史

20世纪20年代,美国年轻物理学家布朗(Thomas Townsend Brown)在实验中发现一种效应。1921年他借助X射线形成的“库里吉氐管”(热阴极射线管)做了一些实验。他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现像:在使用“库里吉氐管”时,它都有一些轻微的震动。不久之后,布朗找到了引起这种轻微震动的原因。接通这个管的强电流之时,会产生某种具有反引力作用的压力。借助“引力仪”——一种由布朗研制出来的实验设备——得到证实:在接通100千伏的强电流时,被测试物体的重量损失了1%,布朗确信他发现了一条新的电学原理:电对于引力有影响。起初没有科学家关注,后来瑞士物理学家、教授比费尔德(Paul Alfred Biefeld)(曾经是爱因斯坦的同学),他对布朗的发现很感兴趣,并且相信布朗的发现,最后成为布朗的导师。在共同完成的实验中,他们证实悬挂在一根细线上的电容器在高压下会自己向它的正极方向运动,这就是“比费尔德—布朗效应”。

飘升机(Lifter)是一种依靠高电压产生推力的“非对称电容器”。 飘升机运用了由Prof.Biefeld和Thomas Townsend Brown在1928年发现的Biefeld Brown效应 (别费尔德·布朗效应),它可以安静地漂浮而不依靠螺旋桨等机械构件。